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短讯】增资60亿交银金租注册资本稳坐行业第一 业绩规模持续扩张 专家:金租公司高资本消耗模式仍需依靠外源资本补充

来源:开利财经    时间:2023-06-17 05:25:33


【资料图】

(记者 史思同)近日,交银金租6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事项获得监管批复核准,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达200亿元,一举超越工银金租,成为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金排行之首。对于此次大手笔增资的考虑、影响以及后续经营发展规划等问题,记者联系交银金租进一步了解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交银金租此番大手笔增资,更多是为提升盈利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以保持行业领先位置。从经营情况来看,近年来交银金租连续多年保持着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增长态势,规模持续扩张。但与此同时,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也为交银金融及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惠誉博华在研报中指出,金融租赁公司高资本消耗模式使得依赖盈利来满足资本需求必然力有不逮,长期发展仍需依靠外源资本补充;同时期限错配程度较高,长期仍需通过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来缓解流动性风险。6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获批银保监会公布相关批复显示,根据有关规定,经审核,同意交银金租注册资本由140亿元增加至200亿元,原有股东及股权比例保持不变。据了解,交银金租作为交通银行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12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40亿元人民币。去年8月份,交通银行董事会就审议批准了交银金租拟将6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不向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一事。不过彼时,对于增资的影响,交通银行就曾直言,转增完成后其仍持有交银金租100%股权,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对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本次转增符合本公司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本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交通银行表示,本次转增旨在增强交银金租资本实力,促进交银金租贯彻中央战略决策部署, 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租赁方案,助推国家战略落地。如今增资正式获批,交银金租也随之成为首家注册资本达到200亿元规模金融租赁公司,一跃成为行业榜首。而在此之前,金融租赁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是工银金租,达180亿元;交银金租与交银航空航运金租次之,均为140亿元。此外,注册资本在100亿元以上的金融租赁公司还有国银金租、招银金租、建信金租、中银金租、华夏金租等5家。“一方面注册资本金的多少会影响到公司的评级,同时金融租赁公司转型也需要坚实的注册资本金支撑。”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注册资本金对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价值很大,可以通过注册资本抬高杠杆率等。但实际上目前的融资渠道并不多,而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是扩充自身融资渠道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业绩规模持续扩张,长期发展或仍需依靠外源资本补充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财报信息看,近些年该金租公司保持着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盈利增长态势,规模稳步增长,同时在行业保持领头羊位置;从商业看,本次交行增资旗下金融租赁子公司,更多是支持金融租赁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以保持行业领先位置。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交银金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4.20亿元、180.33亿元、201.57亿元、213.25亿元、235.09亿元,实现净利润27.27亿元、30.21亿元、32.02亿元、35.30亿元、38.15亿元。同时,其资产规模也在几年间扩张了1200亿有余。截至2022年末,交银金租总资产3589.81 亿元,净资产410.89 亿元;租赁资产3167.95 亿元,其中航运、航空租赁资产总额在业内率先突破2000亿元。不过在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也为交银金融及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年年初的年度工作会议中,交银金租董事长徐斌深刻剖析了目前交银金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准确研判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外部形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下阶段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包括巩固提升航运租赁业务竞争新优势、积极推动航空租赁业务乘势而上、促进设备与设施租赁业务持续超越、有效管控融资成本确保流动性安全、切实守牢风险防控底线、持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及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七大方面。展望未来,惠誉博华在此前的研报中预计,金融租赁公司2023年资产规模保持低速增长,但个体规模差异将不断扩大,个体信用实力进一步分化。部分展业过程中信用较为下沉的金融租赁公司将面临一定资产质量下行风险,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水平亦将受到削弱。同时惠誉博华指出,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提升,但高资本消耗模式使得依赖盈利来满足资本需求必然力有不逮,长期发展仍需依靠外源资本补充。同时,金融租赁公司凭借母公司资金及流动性优势实现“借短投长”赚取利差,其期限错配程度较高,长期仍需通过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来缓解流动性风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